抓好六件事 为民办事解难题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来源:贝博米乐体育 发布时间:2023-12-06 16:56:02
11月23至24日,全省学习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五级书记”为民办事解难题现场会在曲靖市会泽县召开,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认真学习贯彻习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扎实推进为民办事解难题,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
近年来,云南省开展的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以“绿”为底,向“绿”而行,绿美城市建设高效推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绿美“路线图”中,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各具特色的生态宜居绿美乡村是重要一章,而乡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得如何更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细节”。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乡村蝶变,从环境治理开始。让乡村靓起来,乡亲富起来,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才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三年前的高平村委会牌坊村“脏乱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最真实的写照,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为改变这一现状,牌坊村探索实践了“五个三”污水治理工作机制,让“干净美丽宜居”变为了现实。
牌坊村民小组“五个三”污水治理经验,是把群众发动起来,自我建设、自我管理的典型。
二是调动了各方力量。通过支部发动、党员带动,大家一起动手,体现了较强的组织力。
三是建立了长效机制。通过评比、积分等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管护的主动性,做到了可持续。
如何将网格化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结合,实现生态环境治理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澄江市右所镇通过实践在着力打造环境治理新模式,逐步的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方面走出了新路子。
右所镇组织300余名镇村组干部、670余名党员包联71个网格,分解美化、绿化、净化的任务,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等活动,让群众参与到网格化环境监管队伍中来,提升基层网格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现能力、报告能力、解决能力。
通过对“七小”行业进行督促检查,实施截污治污、“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泔水收集等工程,右所镇改造户厕344座、公厕8座,收集处置沿湖95家餐饮户近500吨泔水,完成辖区7个村(社区)和25家企业和事业单位垃圾转运体系改革。
在右所镇吉花社区,学校、幼儿园、街道干净整洁。在马房村,卫生保洁、绿化等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定期开展“四害”清理,村庄环境优美,该村被评为云南省美丽村庄。
网格员来自百姓身边,服务于百姓,关心百姓环境诉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卫着百姓的环境安全,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要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力度,重点推进“小三格”、“大三格”建设和简易污水处理设备使用。要建立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和集中处理,
小村庄折射大变化。昭通市威信县赤水河流域(威信段)扎西镇石坎社区,清澈的河水绕屋而过,平静的河面鱼翔浅底……河水干净整洁,河面旮旯看不到污水的痕迹。
近年来,威信县牢牢抓住“生态宜居”这一关键点,紧紧围绕农村里的生活污水乱泼乱倒、无序排放等问题,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工程,着力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美丽乡村颜值持续向好。
庄子上村民小组位于赤水河一级支流石坎河畔,离河较近,生态环境敏感。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采用集中收集处理模式,污水排放标准达到《云南省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才能排入地表水,尾水可用于周边绿化,让农村污水“变废为宝”。目前该村已建成51个污水处理池、2700米污水处理管道、1个集中污水处理站,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实行废污分流处理,现在整个庄子上片区,污水已经变成了清流,整个村庄干净整洁。